10月20日,山东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。青岛市副市长栾新介绍,青岛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在世界上首次找到了充分的证据链,表明新冠病毒可由物传人、冷冻条件可长期存活。
从6月北京新发地进口三文鱼切割案板到8月大连海产品加工车间,再到10月青岛进口冷冻鳕鱼的外包装检测出活病毒,据不完全统计,自7月以来,这已是我国出现的第16起冷链冻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的案例。从原产地,到生产加工,再运输至冷库储存,直至最终运输到销售点,过程中环节众多,且均有冷链从业人员参与其中,病毒传播风险大大增加。

除了冷链,航班的境外输入也持续不断。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成都、西安、天津、烟台……只要开放了境外航班的区域,几乎都遇到了航班上新冠肺炎检测阳性的乘客。当然,因为疫情防控需要,对这些乘客第一时间就采取了检测隔离措施,并对所有密切接触人群进行跟踪检测。然而,依然百密一疏。10月16日,广州市花都区报告一例境外输入关联的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。该名感染者为对入境人员隔离酒店工作人员的主动排查中发现。广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周斌介绍,该名感染者接触新冠核酸阳性入境人员后3天就通过隔离酒店例行健康监测被及时发现,因处理及时,疫情没有扩散。
无论是广州花都这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发生,还是青岛此次疫情感染的发生,两地疫情都出现了闭环管理不足,导致出现本地疫情的问题。青岛本轮疫情,系定点隔离医院内患者共用CT室引发聚集性感染;广州新增这例无症状感染者,是定点隔离酒店工勤人员,未按规范防护接触隔离人员。
通过上述事例,再一次表明,新冠病毒防控依然不能放松,对公共空间的杀菌消毒依然不能忽视!特别是对航班、定点隔离酒店、定点隔离医院、冷库产业链及围绕这些场合的公共交通工具的空间杀菌消毒,尤其需要关注!
日前,昕诺飞联合波士顿大学证实,紫外线光源可有效抑制新冠病毒:使用每平方厘米5毫焦耳(mJ/cm2)的辐射剂量(辐射时间6秒),成功灭活了99%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-CoV-2。因此,公共空间的杀菌消毒,使用紫外线进行是最佳选择。紫外线杀菌技术,由于杀菌时无刺激性气味、且不产生任何化学物质的残留,又能有效消灭病原体,如今被广泛用于空气、水及食品表面、食品包装材料、食品加工车间、设备、器具、工作台的灭菌处理。

然而,众所周知,紫外线虽然能够对新冠病毒实现良好的消杀效果,但是同时也对人体及生物体具有伤害。因此,紫外线杀菌消毒必须采取合理的布局和结构方式,才能真正发挥它的高效作用,同时避免它的伤害作用,从而在新空间中实现全新的杀菌消毒方案。
在紫外线灭杀新冠病毒和紫外线误伤人体之间,我司其实早已找到一条合适的道路,那就是实现“人机共存”。通过“人机共存”方式,采用紫外线对新冠病毒进行灭杀,显然是当前主动防疫、主动灭杀新冠病毒的良好方法。我司的“四定”“四锁”“四法”的“人机共存”综合解决方案,能够完美满足疫情主动防控需要。

“四定”是指“定时、定点、定量、定向”。“定时”是指将紫外线杀菌消毒灯具进行时间设定,避免误伤使用人群;“定点”是指将紫外线杀菌消毒灯具放置在指定地点,从而对该地点的周边空间环境进行消毒;“定量”是指根据需要,对紫外线杀菌消毒的剂量大小进行调节,从而缩短或延长杀菌消毒的时间;“定向”是指将紫外线杀菌消毒灯具进行方向锁定,针对重点区域进行重点照射,从而取得良好的杀菌消毒效果。
“四锁”是指“开关锁、定时锁、感应锁、磁吸锁”。“开关锁”是指设置专用专业开关,对紫外线杀菌消毒灯具进行控制;“定时锁”是指对紫外线杀菌消毒灯具设置定时开关,非预定时间内不能打开紫外线杀菌消毒灯具;“感应锁”是指在紫外线杀菌消毒灯具上安装雷达感应开关,如果有人或者其他生物误入时,紫外线杀菌消毒灯具感应到之后就能第一时间自动关闭,防止误伤;“磁吸锁”是指在紫外线杀菌消毒灯具上安装自动感应开合的磁吸开关罩,有人的时候罩子关闭,进入空气消毒模式;无人的时候罩子打开,进入照射消毒模式。
“四法”是指“照射法、臭氧法、负离子法、光触媒法”。“照射法”是指紫外线照射消毒技术方案,采用不同款式如固定式、移动式、定制式紫外线灯具,直接照射需要杀菌消毒的公共区域,从而完成该区域的杀菌消毒工作;“臭氧法”是指紫外线激发臭氧消毒技术方案,通过紫外线灯具激发臭氧,然后让臭氧在公共区域空间弥漫渗透,从而完成杀菌消毒工作;“负离子法”是指光电激发负离子消毒技术方案,通过负离子在公共区域的覆盖达到一定浓度后,完成杀菌消毒工作的同时,还可以起到清新空气的作用;“光触媒法”是指普通光触发光触媒消毒技术方案,通过布置涂抹触媒物品,用光进行照射后,产生大量负离子,然后达到杀菌消毒和清新空气的目的。
